返回列表 发帖

犯罪心理学家:我不能说不杀药家鑫难平民愤(组图)

  我不能说不杀药家鑫

  不足以平民愤

  贺卫方:莫以群众狂欢的方式处死一个人

  王忠武:公众只会接受与自己相近的观点

  他拿刀扎向这个女孩的时候,我认为他的动作是在他心里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时候,却被摁在钢琴跟前弹琴的一个同样的动作。——李玫瑾评药家鑫

  马加爵的杀人行为,与贫穷无关、与歧视无关,应该对此血案负责的,不是社会而是马加爵本人。而现行的法律,也没有任何条文规定,在犯下此种罪行后,仅仅因为贫穷就可以减轻处罚。

  ——李玫瑾评马加爵

  做出犯罪行为不一定需要巨大的冤屈,也不一定需要合理的理由,很多犯罪就是很愚蠢的。

  ——李玫瑾评杨佳

  百度百科里,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的个人简介,一度被修改成“著名犯罪漂白家,对于犯罪漂白有相当经验”。祸起3月23日,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杀人案开庭,当晚,李玫瑾在央视点评称,药之所以会在瞬间完成连扎6刀的动作,和他长期以来的钢琴训练有关。旋即,李的说法被网友称为“钢琴强迫杀人法”,是在为药开脱罪行。李本人亦陷入漫天口水之中。

  近日,李玫瑾接受本报专访。

  谈“网骂”

  “他们戴有色眼镜和情绪攻击我”


  记者(下简称“记”):现在网上对你骂声很多,如何看待?

  李玫瑾(下简称“李”):确实特别出乎我的意外,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点评。但我个人也在反省为什么会给大家造成这样的错觉。

  记:你认为原因在哪里?

  李:我感到最早网上有一篇转载很多、名叫《教授,请勿在亡者的伤口上撒盐》的博文,正是这篇博文给我概括了什么所谓的“弹钢琴强迫杀人法”。这个说法一提出来,很多没看过视频,甚至根本不知道前后过程的网友,就认为他的概括是对的,因此开始骂我。

  如果大家直接去看视频,会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现在大家统一用的都是“弹钢琴强迫杀人法”。

  记:如果不是药家鑫被传有军方背景,还会不会有现在的情况?

  李:马加爵案、邱兴华案和杨佳案,公众都倾向犯罪人,因为前几个人在公众眼里都属于弱者,唯独药家鑫不是。但事实上看药的材料,他没有复杂的背景,中国有成千上万这样的家庭。

  谈底线

  “我绝不能说不杀药家鑫不足平民愤”


  记:有媒体认为你的点评没有考虑到“技术话语与法治语境的适宜性”,是导致这次风波的原因之一。你在博客里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可。

  李:语境很重要,我当天没有分析“药家鑫该被判何刑”,而是直接分析他“动作的由来”,给人造成“替他找理由”的错觉——专家视角与大众视角的差别导致了这种错觉。

  记:你认为网民最希望你在节目里表达什么观点?

  李:我现在明白了,他们让我谈的就是药家鑫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他们要的是这句话,但作为专家我绝对不能说这句话。

  记:怎么解释?

  李:我必须理性。他该不该杀是法庭作出决定。我没有审查案件,不能做出那样的评判。如果要做那样的评判可以找刑法学家。我是犯罪心理学家。我不能在那个地方说他该杀还是不该杀。那叫民意审判,我作为专家,我不可能做民意审判。

  在央视另外一个栏目里,我们有一个专家评论说“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下来以后我们有多少人讨伐他啊。你怎么能在那个地方说那样的话,你还是法律教授。我们自己都在讨伐这样的教授,我怎么能在那个场合说那样的话,所以我在央视连药是不是自首都没有回答。因为我没听评审,不能做判断。

  谈初衷

  “我重点分析他扎人的心理背景”


  记:你认为央视希望你做什么样的解读?

  李:犯罪动机还要我说吗?他自己都说“我撞伤不如撞死,我就是怕麻烦”。我到那(央视)告诉观众这是一起故意杀人案,那我的点评也太滑稽了。

  我认为央视所关注的,是这样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为什么会在完全没有预谋的情况下,瞬间扎了被害人这么多刀,做出这么可怕的事情。我们要从案件行为中看出他的背景,更重要的是预防什么。我认为它需要的是这个答案,那我当然要解释的是这个问题。

  记:但公众似乎并不理解对这个瞬间动作的点评和要寻求的答案有什么联系。

  李:人通常在愤怒背景下才有多发动作行为,甚至大家愤怒骂我时,往往也不是一句话就能解恨的。那么,药在案发当晚,在他平生第一次举刀杀人时,他是恐惧多呢还是愤怒多?我的判断是:他应该恐惧多,他应该扎了一两刀就想跑,甚至可能因为意外和恐惧而出现无法自控的颤抖。

  但他在瞬间连扎了这么多刀,他为什么没有顾虑,他为什么不停?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我才重点分析了他扎人动作的心理背景:长期的机械动作、长期与人隔离、长期被迫练琴等形成的心理问题——有艺术而缺乏人性。因此我认为这跟他弹钢琴有关,这有什么不对?

  记:你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反常行为产生的原因,来避免出现更多的“药”。

  李:我想反省他的问题的由来在哪——就是只有技能,没有情感。我曾问他喜欢哪个音乐家,他回答是肖邦,是浪漫的。可我们都知道,要考级的话你要练的是技术性的曲子。说句实话,十个指头倒来倒去,考到十级他得练多少曲子?因此,他经历的是什么,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理解这个过程。而我们现在有多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郎朗,我们也正在重蹈着这条路,这才是让我反省的。所有技能、艺术、知识都要使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有价值。你说我这些话怎么就没有人听得懂?包括这些大学教授,什么北大的、清华的。

  谈专家

  “你在别人专业领域中太自负”


  记:如你所说,不少社会知名人士包括清华大学美学教授肖鹰先生,也对你的观点有不同看法。

  李:我说“弹琴导致药杀人”,你不能反过来说,他“杀人是在弹钢琴”。我说“地湿了是因为天下雨”,你不能说我说“地湿就等于天下雨”,这是逻辑上的错误。很多(指责我的)专家即使不是干这个专业的,这种理解的、逻辑上的错误也是不应有的。现在这些不是我说的话,成了我说的话。然后他来批斗你,且不容你申辩。

  记:除了发表博客回应肖鹰,和他还有什么交流?

  李:我很客气地找到肖鹰教授的博客,给他留了一句话:肖教授咱俩最大的差别,是你在别人的专业领域当中太自负。

  我认为这话稍有学术素养的人就应明白了,就别说了。要是说的话你也得说到点上。你要不就问问身边的心理学的专业人员,我的话有没有道理可言。但我觉得他不明白,这就是后来我为什么不再理他了。

  谈心声

  “理解,不是渴望就能拥有的”


  记:你渴望被理解?

  李:我不渴望,有些东西不是渴望就有用的,而且我也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从马加爵案到邱兴华案,我都没少挨骂,包括杨佳的案子。面对这一切我很坦然,我并不急于解释。

  我觉得这就是社会分歧所在。你作为专家从一个角度去研究问题,不是所有人能理解你。

  我不跟他们吵架。但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是我们有些教授,我这么平和的给他讲道理他听不懂,他甚至在攻击我的为人、人格,你跟我接触过吗,你了解我的专业吗,什么叫专家强迫性人格?我觉得这是我们的悲哀,名牌大学怎么出这样的教授,而且还好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的指责我。

  记:你对此非常失望?

  李:我们现在大学老师的浮躁以及网民的暴躁,是我们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整体的温度计的体现。我不愤怒,我觉得这就是现实,慢慢面对。但是我希望,若干年之后回过头来看这个案件,人们会想,李老师这个分析让我们明白了艺术教育的哪些问题特别危险。



故意杀人,不管他有什么委屈,都应该死刑吧
别弄反了,正是有程序不公正,公众才愤怒,才质疑,法院把砖家的话当圣旨,作为开脱的依据,呵呵,砖家怎么不说:按照她得观点,每个人都可以杀人不偿命,都是机械做事嘛
看了文章,再看评论,确实觉得…………怎么说呢,中国的网民还是应该理智些,我认为贺卫方和李玫瑾对公众的提醒和评点是善意而且中肯的,公众激情不能代替法官断案,社会舆论不能操纵司法审判。李玫瑾作为法律专家和学者,在访谈里为自己做出的这几点说明是站得住脚的。
更多的我就没有资格表态了,毕竟我也是千千万万信息不对等,不甚了解此案来龙去脉的网民之一而已。
竟然还有洗白此教授的访问。。。。一个仅仅只是有委屈的孩子是不会在撞了人之后,没逃逸却下车直接刺死受害者的,我不知道他的所谓论点正不正确,我只知道一个杀人者,恶意的杀人者唯一的结局就应该是偿命
不能说就不要说,起码不要瞎说!你不能说我们说:
不杀药家鑫不足以平民愤!
药家鑫要是不判死刑立刻执行,中国的法律就是个屁啦!!!!!
我正在考虑,像我这样每天被逼着坐在电脑前写paper的人杀人的时候应该是啥动作?——我戳我戳我戳戳戳?我拍我拍我拍拍拍?。。。

我丝毫不能够理解心理学家是怎么把捅刀子和弹钢琴这两个动作融汇贯通的——此教授不会弹琴吧?
平生不佩剑,白衣漫处游。
一朝天地改,只身上青丘。
nc教授,照她的逻辑,电锯杀人狂都是被逼拉小提琴发疯的。
“弹琴导致药杀人”,朗朗没杀人真是奇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