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南京一老师用民国课本义务授课,学生增至180人

ma1.jpg
最初课堂上,由马老师一人授课,学生也仅有8名。


ma2.jpg

ma3.jpg

公益民国课所使用的教材。图片由当事人提供



原标题:南京一老师无偿开办民国“国文课”


日前,在南京一场致敬民国十位教育家的艺术展上,南京一位语文老师马翼翔带领他的10多名学生“重现老课堂”的讲学表演,格外引人注目。事后记者了解到,马翼翔开办了目前所知的南京唯一一家公益民国课堂,使用的正是当时热卖以致脱销的《开明国语课本》。两年来,课堂日益受家长追捧,从最初的8个学生到现在的180人。


从2002年,马翼翔开始从事语文教学,初识民国老课本是2010年春天的事。那时,他第一次在凤凰周刊上看到几篇民国语文课,“那是一种一见钟情的感觉”。其中一篇是蔡元培、张元济两位先生所编《陪客》,配插画,“儿邀客入,请客上坐,己在下位陪之,客有问,则谨答之。客去,儿送至门外”。马老师觉得“陪客从娃娃抓起,比电脑从娃娃抓起更具人性,这些基本的东西是孩子需要的,应该教给孩子”,但在小学课本里并没有。此外,没有类似于“老师带病上课”的道德说教,“这是老课本最珍贵的地方”。

课堂外立着一个“常识、经典、快乐、童趣”的宣传牌,这也是他的教学目标。记者看到,在他的课堂上,每当提问,孩子们总是急切地举手,孩子们的回答或表演也总是得到欢呼雀跃的回应。

上《春天来了》课文时,孩子们对春天的感受五花八门。“风吹在身上暖暖的”,“大公鸡叫的早了”,“你看他不在‘春眠不觉晓’吗”,一个女孩子指向正在打盹的男同学,引来一片欢笑。上《客人和主人》一课,他让孩子们表演如何待客。他从来不给孩子布置作业,顶多是课文中讲到小河小草,让孩子回家观察自家周围有什么。最让他得意的是,一个男孩关于秋叶的创意回答,“像披着黄色披风的蝙蝠侠飞下。”

马老师说,一定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提到春天就是“万物复苏”,提到冬天就是“大雁往南飞”,提到秋叶就是“像黄蝴蝶”。“一二级孩子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感受,他们亲身最真实的感受。告诉他们那么多道理,孩子自己的思想就长不出来了。”马老师的原则是,“说自己的话,留意身边的事”。到2012年9月,第二学期开始,从一个公益班逐渐增加到5个班180人。



免费课堂曾遇难题

热心家长帮他招生,老课本一度脱销

2010年9月马翼翔的民国课堂开始了,目标学生是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但苦于当时老课本脱销,他的“教材”就是从网上、杂志上零散收集的10篇课文。最初课堂只有8个学生,碍于教材限制,仅有的这几个学生也不能正常来。

这种情况持续到2011年,在他觉得开不下去的时候,有些热心支持的家长帮他“招生”。2011年底,他终于订到叶圣陶、丰子恺所编的《开明国语课本》。

记者翻开这本书,标题诸如《三只牛吃草》、《小鸡都不识》、《田里的菜》,配上插画,一片田园景象。这是1932年,叶圣陶编写、丰子恺配插画的小学国语书,1937年在战火中遗失,直到2005年再度发现并印发第一版。但当别人还在“散买”时,他已经决定开一个公益班,“主要为了普及这些老课本,免费才能吸引人来。”

2012年春天再开学,民国班已有30名学生,自此才开始系统教学。马翼翔介绍,课堂免费提供课本,每周上一次课,一年分两个学期,每学期3个月教10多篇课文。2012年9月,另一位陈迅喆老师加入,目前学生也增加到了180人。

在马老师的上课统计表上,每个班近40人,每次签到的为30人左右。在马老师所带的60个孩子中,有5名学生放弃。



免费课堂教什么

感受生活,不再拘泥标准答案

小莹妈妈赵女士介绍,在上民国课之前,自己就买了这套老教材。“现在的小学课本加入更多我们生活中的东西,比如《我是神舟号》、《东方明珠》,但实际上离孩子很远。但老课本基本都是小孩生活中的东西,比如第一课‘见着老师,上前去鞠了躬问好;老师微笑着欢迎他们’,很贴近现实。”“其中有一些生活常识,比如‘出家门,到巷口,遇见几个小朋友,手拉手一起走’,就是孩子生活的写照,还朗朗上口”。这个课互动性也比较强,比如《十只猪过桥》课上的表演,女儿回来告诉她很开心。学校的课上,孩子都按老师要求做的好好的,而且语文课的很多题材就不适合表演。

老课本也会教认字,比如画牛,先画牛头,再画牛身,再画牛尾,下面附上笔画,这样通过画画的方式让孩子很容易记住牛这个字。而学校语文课上一开始就是拼音,笔画单独框一块,很生硬。

小莹正常上课积极性没有别的同学高,不敢举手,总是怕说错,这也是赵女士很担心的。但上民国课3个月以来,她觉得女儿明显有进步,胆子大了一些,不那么担心自己的不是标准答案。“肯定有帮助,可能现在还看不出来,但是潜移默化的”,她甚至赞同老课本代替现行语文教材,“虽然有些内容是过时的,但总体上来说趣味性、常识性比现在的好”。有一次课上,小朋友告诉马老师和陈老师说回家给爸爸妈妈编谜语了,而且还让同桌猜。谜语编得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观察事物和描述事物的意识。

马翼翔说,启蒙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让孩子看到事物的另一面,能够独立思考,保持真实的天性,发现美的能力,而不是从小就明白很多道理。一二年级的孩子只要会观察、认知、能表达就可以了,而不是总是被要求写有“意义”的小作文。



反响如何

在学校上语文课,不会这么开心

小莹同学7岁了,去年9月刚上一年级,同时也来到马翼翔的民国课堂。“我喜欢!”记者问起她上的旧课本,小姑娘马上算起她最喜欢的课,“《十只猪过桥》很好玩,那个猪好傻哦”。她还记得自己一个得意的句子,“树叶被风吹下来,像流星从空中划过”。小莹小声承认,在学校上语文课时,从来不会这么开心,这么积极举手。



反对派

课堂“太轻松”,不知道学什么

6岁的小胡同学去年10月份来到公益班,但只上了两节课就放弃了。记者致电小胡的妈妈陈女士。她介绍,最初是从家长聊天群里知道这个公益班,便抱着试试的态度来了。但第一节课就让她感觉很不好,“课堂很闹,乱哄哄的,孩子不可能专心听讲,精力也没法维持”。在她看来,课堂有点过度活泼了。“刚上学的孩子还没养成听老师讲话的习惯,课堂秩序如果不好的话,都不知道孩子在干什么”。

此外,她不太相信这种免费上课的质量,“可能只是哄小孩玩玩”。最重要的是,陈女士根本不知道现在开这个民国课的目的是什么。

小胡虽然只有6岁,但对民国课堂的观点却很鲜明,“一般,不是太喜欢”。他只记得一次上的是《妈妈缝衣服》,对这个故事的评价也是“一般”。“我喜欢长一点的故事,比如《我叫神舟号》、《北风和小鱼》。”



语文专家

老课本有其经典性,但不要过度美化

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表示:“叶圣陶和丰子恺本身就是从事小学教学,当时就是很受欢迎的小学老师”。王社长说,他们作为大家,对于孩子的认知心理有着更准确的把握,这是现在很多语文研究者、教材编写者根本无法匹敌的。而且现在的教材编写者自己根本不站在讲台上,有相当一部分是跟小学教学严重脱节的。

老课本如此受欢迎,王社长承认这与大家对现行教育不满,但其中肯定有过度认可与美化的嫌疑。比如它是好几十年前的内容,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是脱节的。语文教材一定要借鉴古今中外的精华,现在的教材离得还太远。



链接

民国语文老课本

江苏卖得最火

记者致电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发行部主任王明海主任介绍,它在2005年率先出版包括《开明国语课本》在内的三套老教材,迄今也是销售最好的出版社。

在2010年底出现井喷式的销量,达30万册,2011年及2012年比较平稳,为10万左右,算畅销书。去除网络因素,江苏省一直是订购老课本最多的省份,在销量为30万时,江苏订量达6万,刚过去的2012年也是最大的订户,在所有销量中占20%。订户主要为大型书店和学校,不过学校的订量很少,只有几百本,更多的还是家长散买的。王主任说,当初出版这套书,卖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大师”,其二就是里面的内容的确轻松易读。  




2013年01月27日 06:00   来源:扬子晚报   记者陈婧   实习生张欣
http://news.ifeng.com/society/2/ ... 27/21640240_0.shtml
鲜花鸡蛋赠送记录

网上淘本去,看看咋回事。
谢谢楼主转这条
  谢谢你的花

【庶女有毒】番外已在6月底出,可解答若干疑问。文已进入“完结区”
多一点选择也好,喜欢的人就去上,不喜欢的也可以上常规的学校。
很好啊,也想让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课上
抱最大希望,尽最大努力,做最坏打算,持最好心态,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成事实的,太阳总是新的,每天都是美好的日子。
淘書看看。希望有所收穫
自作孽 不可活
这是很好的事。
我也喜欢这样的语文课,小孩子学习主要是兴趣,如果他对学习没兴趣就算逼他补课用功也没有效果的,这样让小朋友真心喜欢的知识才回让他们主动自觉的吸收。
15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小孩子还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更有效
1、大气三国,女主争霸,广聚悍将名士,强推《凤穿残汉》

2、我在地狱里仰望天堂。。。虽坑仍推,最震撼网游文——《有阳光的世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