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3日电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近日有中国媒体刊发《为什么中国盛产游客却最不会玩?》的文章,一经发表便在海内外华人中引发热议,有人“深感认同”,有人“看后不爽”。中国人究竟会不会玩?记者邀请旅游达人、业内人士以及研究学者共同探讨,聊聊中国人旅游的那些事儿。
“不会玩”的中国人
“他们装备昂贵的莱卡相机,只为在景点前用10秒拍下V字手势;他们用7天游遍欧洲12国,每天都发条到此一游的格式化微博;他们穿着短裤白袜加皮鞋,却在香奈儿门店前大排长龙……”中国媒体一篇题为《为什么中国盛产游客却最不会玩?》的文章列举了以上这些不会玩的现象。
《广州日报》也发文指出了中国人旅游的N大陋习,“只想去尽可能多、走马观花地扎堆热门景点,到此一游;吃泡面、带辣椒酱做伴,不懂享受当地美食;只认
Logo、不识格调地花大钱乱买一通奢侈品牌;不注重旅店品质和特色,随便过夜;只花大钱买奢侈品不舍得享受SPA等等”。
有近30年从业经历的资深旅游顾问Daniel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其实这些‘不会玩’的中国人也包括部分旅行社从业人员,‘在国外,本该浪漫的异国旅行,时常被旅行社设计成只为购买伴手礼的银联卡之旅’的现象,还真是存在的。”
为什么“不会玩”?
教育缺失?资金不足?时间不够?……是什么让中国人被称为“最不会玩”的游客?
来英国三年半的80后女孩糖糖,在一家法国企业从事市场工作,喜欢自助游的她被朋友封为“糖糖旅行团”团长。糖糖觉得,我们不能要求刚刚富裕起来的国人在旅游上大下血本,也不能要求刚刚有些“闲钱”的国人一下子进入“会玩旅行者”的队伍,“改革开放,国门打开也不过是近二三十年的事,中国经济、社会以及人的认知与意识才开始有了显著提高。越来越多人想走出国门,看看世界。作为国人,由于经济物质条件限制,大多都有各种生活压力,买房、就业、子女教育等等,很多人都想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于是出现了到此一游团,而针对那批物质生活条件较好,又想更上一层楼的游客,出现了奢侈购物团,这都是众多因素造成的。”
小王留学期间曾游遍英伦,发表多篇游记的他现在是旅行网站资深旅游资讯编辑。小王认为中国人不会玩的深层原因,主要是传统的价值观作用。国人追求最直观、最能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感受的东西。
基于多年的从业体会,英国游资深旅游顾问菲比认为,中国游客的旅行要求和层次,和西方观念有所不同。前些年由于出入国门的限制及经济实力的因素,国人在近期的一路开放和经济腾飞的情况下,走出国门,放眼世界,成了主基调。旅游,目前更多的是一种‘我走出去了,我去过×××’,所以上车睡觉,下车照相可能是很多游客旅游状态的一种体现。欧美游客,更多的是在旅行的过程中追求一种身体和心灵上放松和宁静。所以这种反差体现得很明显。
网友“大肚皮丁丁”觉得,中国人不会玩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是时间太少。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大部分依赖于人们常年的勤奋工作和激烈的竞争,带薪休假制度一直无法很好地在实际中实行,使得大部分人在旅游时只能选择高效率的大巴游。
Daniel认为,不同社会阶层以不同方式去旅行,本来无可厚非,每个人的志趣各有不同。“但是,一个人没有了心情,迷失了,那整个旅行就如同嚼蜡,什么梦想之地,什么美景美食,全是索然。”
“我们是会玩的中国人”
虽然一些国人还不太会玩,但是还有一个群体,以年轻人为主,开始背上行囊,走向世界,用新鲜刺激的方式去玩,去探索世界
。糖糖说,“我身边的朋友,都是通过自己努力上路,包括前期准备、执行、总结等等。就我自己而言,我肯定不是不会玩的群体。因为每次出游我都会做一定的准备功课,事先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再在旅途中和当地人交流,找当地人常去的餐厅吃饭等等。”
在微博的微话题#我们是会玩的中国人#里,随处可见年轻人分享自己探索世界的新奇方式。
@乔楚越 晒出了自己的旅行,“在科隆有很多玩法,爬科隆大教堂或是参观博物馆买香水逛集市,可我们选择taste local
life:小酒吧里好朋友Michi的生日趴,简单温馨;别墅里大伙聊累了钻进睡袋打起呼;清早散步听Kathi的妈妈讲她在科隆的童年;偶遇城市马拉松赛,停下来为选手加加油吧。Travel
with our EYES!”
糖糖也在#我们是会玩的中国人#发表了原创微博,“多年前的南非之旅,精彩幕幕让我至今回味无穷:Safari,品酒,跳伞,住在Gay夫妇家……更重要的是结识了很多有趣的人,有故事的人。我是Life
taster,在旅途中品味他们不同的生活。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照进自己的生活,因此我拥有了更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豁达的人生观。”
@这个chica叫七七和大家分享,“每次去波兰都不觉得自己是在旅游,反而更像是在自己主场般无拘无束。也许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跟着一群17、8岁的少年们躲在树林里喝酒看夜景、不顾监控爬楼顶、甚至还爬上了大巴车顶导致跳下来的时候弄伤手指……而这样的没心没肺的疯狂,让我仿佛也回到了自己少不经事的青葱岁月。”
旅居英国多年的杨如山先生,曾长期著有游记专栏。他热爱文学也热爱旅游,回忆起自己两年前的威尼斯之旅,至今刻骨难忘,“我一直认为中国人很会玩,无论是购物游,探险游还是观光游都大有人在,难道一些西方人在海边躺一天,在戛纳利群岛疯一天就算是会玩吗?其实说中国人不会玩的潜台词,还主要是指中国人当中许多人不会理性消费,或者说行为太高调。理解这些人吧。客观地说,他们不是主体,只是绝对数太大,谁叫中国是一个超级人员大国呢。”
旅游管理专业博士卢正营,曾赴美国加州大学Fullerton商学院进修。他认为,“会玩”的标准十分模糊,中国游客在自己理性范围内的旅游决策和旅行方式,应该得到尊重;“会玩”应该是一个人的内在标准,用他国/他人的标准判断中国某类人的旅游行为,没有普遍意义。他还提供资料说,研究显示:中国人组团玩是为了降低旅途风险,旅行中更注重学习和模仿国外风俗等,更需要旅途过程的聊天和交流缓解压力,更注重旅游后给亲属朋友带回来的“旅游记忆”,形成大家的集体记忆和体验,更强调对当地的活动参与过程,而不仅仅是简单浏览。
朝“更会玩”迈进
不管会玩还是不会玩,我们都需要不断改进旅行的态度。正如Daniel所说,会玩不是有钱玩出新花样的问题,
而是旅行者对待自然景物,对待当地人的态度问题。
糖糖认为,国人要向“会玩”或“更会玩”迈进,首先要有心态上的调整,出游的出发点不是炫耀,不是任务,是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开阔视野,丰富头脑,或者简单纯粹的感动自我,放松身心。“我喜欢的旅行方式是:节奏慢一些,简单一些,偶尔停下脚步,闭上双眼,感受一下迎面而来的风,感动在旅途的小细节中。”
卢正营博士支招,要想“更会玩”,涉及到游客的成熟度问题,中国游客需要更好地了解国外旅游的常识和欣赏景点的深度;需要更自主地释放个人压力,从自我需求的角度,真正摆脱“惯常环境”、寻求“异质体验”,如放弃方便面尝试当地食物等;需要更为自主地设计出行计划,而不被国内外政策和组团模式引导和制约,这也需要国外旅游目的地创造更为完善和安全的接待环境,以及出境方面更为灵活的政策支持。“更会玩”的标准,是更为自主地、深度地、能与当地居民和生态环境友好互动的旅游模式,这无疑要在经济发展能力的基础上,逐渐打破中国游客出行的制约因素,培养中国游客的人文知识和文明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