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贴] 好友的孩子对公立伯克利和私立藤校的选择

信源:白桦木博客
相交三十多年的好友有一对龙凤胎,女孩是姐姐。孩子是小学四年级来美国的。在北京走的前几天,刚好我有时间,我就领俩孩子去了长城,照下了提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照片,留作纪念。而后,又去了天坛公园,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厚约1米的围墙,我让一个孩子站在一端贴着墙小声说话,站在另一端的孩子用耳贴墙面就能听得异常清晰,并且还有立体声效果,这就是“回音壁”。500年前的中国人已经能够运用声学原理,让孩子记住中国的古文化。

孩子到了美国读了一年小学,就进初中了。后来女孩对我说:美国的小学老师就是误人子弟,我想大概她是和中国教育相比较吧。在初中,学校让每个孩子选一门乐器课。女孩选的是中提琴,男孩选的是小提琴。好友告诉我:男孩拉的鬼哭狼嚎的,女孩有点意思。可女孩就凭这“点意思”,为她日后进藤校铺平了路。

在美国的家长都知道,按学区上高中。可偏偏当地一所最好的高中,学生乐团的老师相中了拉中提琴的女孩,我想是拉中提琴的比较冷门吧。女孩也很聪明,提出去的条件是要带上弟弟,否则不去,学校同意了。可弟弟却是满不在乎的样子,认为自己在哪上高中,都可以上好大学。

女孩学习勤奋刻苦,回家还在看书,学习。好友说:“男孩回家从不看书,每天都上网打游戏。可女孩问他什么,他都张嘴就答,好像没有他不会的,我也就不管他了”。男孩聪明,女孩勤奋。俩孩子也争气,在全校高中毕业生排前10名。女孩告诉我:“为日后上大学做准备,除了学习好外,还要参加俱乐部。并且要进入核心,宁可小点的俱乐部”。

等申请大学时,两个孩子就发生了分歧。女孩要申请私立康乃尔大学,男孩则申请公立伯克利大学。男孩的理由是:“伯克利大学的商学院也不差,公立大学四年的学费也低”。这样俩孩子就分道扬镳了,一个去了伯克利大学,另一个去了康乃尔大学,一个在美国东部一个在美国西部。

日月如梭,转瞬过了四年,俩个孩子大学毕业了,都进了金融系统工作。男孩比女孩挣的稍多一些,一年多就把学生贷款全还清了。女孩的学生贷款是男孩的四倍,一看就着急了。央求男孩帮她还有些贷款,男孩答:"NO".我问男孩:“你生活又没什么负担,为什么不能帮你姐姐还些贷款"?男孩答道:当初她选择了私立康乃尔大学,她就要有还贷款的思想准备,现在我不能帮她。我们接受的是美国思想文化,这就是我们和你们的思想差别。

孩子说的我无语了!你们说哪?还有是“藤”好,还是“伯”好?把我也转晕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