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一个名校毕业的高材生缘何自卑胆小
[打印本页]
作者:
vanessa_dhy
时间:
2010-3-2 22:27
标题:
一个名校毕业的高材生缘何自卑胆小
一个名校毕业的高材生缘何自卑胆小?
一个女友,毕业于北大生物系,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的博士,毕业后先在著名大企业里工作,后来又在州政府里找到职位。相貌端正,温婉有礼,对人不愠不火,从不在背后说人长短,在别人眼里是非常出色完美的一个人。
但是接触久了就发现,她非常怕做错事,一点点小事,她就紧张得不行。一次几个女人约好一起去逛商场,因为堵车,她和另外一个人都来晚了一会儿,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谁都没觉得怎么样,那个女友一句塞车就交代了。可是她过不去,一个劲解释,唯唯诺诺地跟在后面说对不起,好像欠了我们八百吊一样。搞得大家最后都受不了,说多大点事儿,你能不能不要再提了,咱就享受一下女人一起购物的乐趣好不好?
逛累了,一起坐下来喝点东西,她又开始解释、道歉。有个女友说平时真没看出来,你那么光鲜的一个人,怎么遇点事跟祥林嫂似的?
她一脸的苦笑。
等到她父母来探亲,我才明白她胆小怕事的性格从何而来。她爸是个高级知识分子,架子端得很高,不苟言笑。和她说话张口就是批评就是指出问题,上纲上线不说,当着外人的面就会严厉地呵责她。
他永远是对的,即使他根本不了解美国的情况,也得按他说得做,做得不好就是女儿的错。
有一次非常同情地问她:“你爸这样的态度你小时候怎么过的?”一句话惹得她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往下掉。她说从小就这样,无论她取得了什么好成绩,绝不表扬,永远是批评。她考了全校第一,他爸眼一瞪:“翘什么尾巴?你比那全市第一的差远了。”等她考了全市第一,他爸又说:“别觉得你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瞎猫撞到死耗子上,山外有山,你能考全国第一?你能保证永远都考第一?”
考试马虎错了一道题,他会说:“你别以为这都是小事,你这么不用心,以后当医生你会把病人治死,当老师你要误人子弟,当法官你制造冤案,去研究导弹你能把研究所炸了!”
当然,他骂你都是为你好。
如果为自己辩驳了一句,就是顶嘴,大逆不道、不孝,非训斥得你痛哭流涕向他赔礼认错才罢休。
她说她心底深处特别自卑,特别胆小,在单位里活都是她干了,好处却都是别人得了,小组里的项目出现了丁点儿问题肯定都是她的错。她一看到问题,自己先惶恐起来,不住地检讨,别人自然乐得都推到她身上。其他人开会时都要讲自己多能干,贡献有多大,多有创意,只有她讲不出来,不敢讲自己的好处。所以升职没有她的事儿,裁员倒是先裁她。现在换的这个单位依然如此,好在政府工稳定,竞争小一些,她承受的压力没有以前大,虽然挣得比在企业时少很多,她也认了。
生活里丁点小事儿她都会紧张。敏感到自己腿上碰了个青紫,会怀疑是不是得了血癌,孩子肚子有点疼,她能联想到是不是肠梗阻,所以孩子生下来隔三差五地就往急诊室跑,感冒咳嗽在她那里都是要命的病。
她老公在外人眼里处处不如她,但她什么都听老公的,因为自己拿不了主意。
她说妹妹比她还严重,神经质加忧郁症。因为妹妹学习没有她好,所以小时候挨骂挨批得更厉害,高考那年都不想活了。
姊妹俩成年后背地里说起来就伤心落泪,可是父母岂是儿女可以自行选择的?
她爸现在骂她骂得最多的是她太软弱,太没自信,要她厉害一点,厉害了别人才不敢欺负。
她永远都不敢说出口的话是:这一切还不都是你造成的!
能考上北大、普林斯顿,她的聪明才智是出类拔萃的。就这样一个自身素质极好的女人,只因为父亲粗暴的对待方式而造成了永久性的心理缺失,一辈子都不能轻松自在地享受生活。
那些自以为对孩子好,处处挑剔指责孩子的父母,是不是该引以为戒?
作者:
海青
时间:
2010-3-2 23:08
貌似这也是我的症结所在
作者:
rosemary
时间:
2010-3-3 01:09
中国有古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凝结了中国古人识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而“三岁看大”的说法在现代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和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中找到了证据。近年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发表报告说,3岁幼童的言行就可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这一报告是基于一项在23年之间完成的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为“三岁看大”的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在英伦三岛引起轰动。
根据精神分析理论,一个人的人格基础在三岁以内就大体成型了。这些结构包括:依恋模式、自我感受的基调等。在亲密关系中的依恋模式,指的是婴幼儿在和父母双亲的关系中,他所表现出的行为特点和情绪特点。通过实验情境和观察,心理学家总结出大致二类四种依恋模式:
安全型:
安全型的孩子在母亲在场的时候表现为中等水平地接近母亲,即有时寻求母亲的拥抱和关注,但并不粘滞母亲;当母亲离开时焦虑不安;重聚时积极迎接母亲。
不安全型:
回避型:儿童躲避与母亲的接触,尤其是分离后重聚时,在和陌生人在一起时不是很不安。
矛盾型:与母亲分离时很不安;母亲回来后不容易被安抚,既寻求安慰又抵制安慰。
混乱型:儿童没有显示出应对压力的一致性方法,对母亲显示出矛盾的行为,如在躲避后又寻求接近,表现出对关系的不解和害怕。
这种依恋模式展示了孩子较为基本的心理结构单元,是今后人格成长的基石。安全型的儿童在成年更容易适应社会生活,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好感。而混乱型的儿童是最令人担心的一群人,早年遭受不良抚养的儿童大部分被归为混乱型,成年很容易陷入贫穷、酗酒、犯罪、精神疾病。
但即便如此,一个人的命运不能说是完全被三岁以内的经历所决定的,人的心灵具有巨大的潜能,即使早期遭受养育不当的人,在后续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矫正性的对待或通过自我意识的努力,仍会获得扭转不良命运的能力。
作者:
shuiyuean
时间:
2010-3-3 12:48
从此文看出家长对子女性格形成的重大影响,哈
作者:
yangxtt
时间:
2010-3-19 01:22
那个人是她的亲爸么?怎么没有看到亲情?
作者:
心评
时间:
2010-3-20 20:50
人生长的环境对其一生影响很大
作者:
ddannie
时间:
2010-3-21 09:01
这姑娘真可怜
作者:
新夏
时间:
2010-3-31 04:25
希望我别变成那样的父母,可是,看到孩子粗心大意,还真是忍不住不去斥责啊!
作者:
静默之堂
时间:
2010-4-5 18:57
指责不是不行的,ls,我个人并不赞同一味的鼓励教育,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嘛,套句不恰当的话.家长给孩子营造一个全温室,出社会了受挫折的还不是孩子.但是做到LZ贴里的这种就显然太过了,求全责备,事事要求过高,孩子事业学业都很成功,但你看反面影响是一辈子的,而且很难消除...
作者:
我是妈妈天下
时间:
2010-10-13 21:48
父母真的会无形中把孩子的性格养成。
作者:
lxy08320753
时间:
2010-11-5 00:52
我有位朋友总是指责孩子,现在小孩很胆小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mail.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