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贾题韬: 《六祖坛经》分段贯释 机缘品第七 (二)
[打印本页]
作者:
ky2009
时间:
2010-1-4 21:09
标题:
贾题韬: 《六祖坛经》分段贯释 机缘品第七 (二)
来源:吴明子博客
续 ....
贾题韬: 《六祖坛经》分段贯释
机缘品第七
(二)
即心即佛与开佛知见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祖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
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
师又曰:汝名什么?曰: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
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嫠牛爱尾?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羊鹿之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
师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于门外觅三车。况经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只教汝去假归实,归实之后,实亦无名。应知所有珍财,尽属于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无用想。是名持《法华经》。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从昼至夜,无不念时也。达蒙启发,踊跃欢喜,以偈赞曰: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
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师曰:汝今后方可名念经僧也。达从此领玄旨,亦不辍诵经。
先看第一则机缘。什么是‘即心即佛’呢?六祖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前念不生,后念不灭,就可以看到你的心体了。念头起过后,你不要去追。它已经过去了。这个念头虽然过去了,但你这个心是否就不存在了呢?前念虽然过去了,但你自己还在嘛,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还有个东西没有过去呢?下面我们看一则公案:百丈禅师随马祖学习时,有一天去郊游,听见一群野鸭子叫,马祖问:‘这是什么东西在叫呢?’百丈说:‘是野鸭子。’过了一会儿,马祖问:‘刚才那个声音到哪里去了呢?’百丈说:‘飞过去了。’——前念已去,这个公案的锋刃就出来了。马祖过来把百丈的鼻子狠狠一扭,百丈痛得大叫一声,马祖说:‘你又道飞过去也?’——这一念还在不在,灭不灭呢?你看,百丈就在这儿悟入。这个公案是‘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的最好注解。
前念不生,已经过去了的,还生什么呢?即心啊,这里你才是最好认识你自己的时候,如果你随著前念过去,就完了。所以百丈说‘飞过去也’时,马祖当下指点,用扭鼻子的方式让百丈体会到自己的本性动都没有动;如果用讲道理的方式讲,也不难懂,但不易得受用,因为体验不深。像马祖这样当时指点,而且把你弄痛,你的感受才深刻。这就是禅宗教人的方法,在生活实际中指点,使你当下省悟,见自己的本性。所以念头虽然过去了,你的心并没有随之过去,后念也并没有断啊!一切相没有这个是不能成的。成一切相,又离一切相,还包括了全体大用,才能成它。
洞山说:‘渠今正是我’——即一切相,成一切相嘛!没有‘我’,一切相不成立。我看到颜色了,即一切相,渠今正是我。 但从本体来说,本体就是颜色吗? 所以还必须‘我今不是渠’, 同时又离一切相。 所以‘应须凭么会,方得契如如’。 所以法说近,也近得很。 我这样讲,遇到祖师们非打我不可, 因为泄露了天机。但说是说了,又有几个人能于此言下大悟呢? 为什么呢? 都作道理理会了嘛,真可惜。
所以要明白,本性不因为前念一过就断了,前念,后念都只是本性的作用而已,你若见了这个道理,就把生死了了。 ‘成一切相即心’,一切事物的来去变化全在于你的念头,而这个来去变化就是生死啊! ‘离一切相即佛’。 在来去变化的一切事物中, 在这些念头中, 你能看到自己动都未动的本性, 不执著于那些来去变化, 知道这些都是空,‘离一切相’,那你才知道你就是佛啊!
下面来看法达这则机缘,大家应反覆多看几遍。《法华经》在中国很受欢迎,历来讲《法华经》的人很多,但我认为六祖大师在这里是讲得最好、最为透彻。《法华经》在佛教中极为重要,因为这是佛在最后,临近涅槃时所讲的。
佛说了四十九年的法,说了很多很多,所以在表面上看,先后所说的法就有些不一致的地方,最明显的就是大乘法和小乘法上的差别。佛说《法华经》,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弟子们不要局限和满足于以前学的,还有更高更高的法啊!佛初说法时,因众生的根性不够,怕大家理解不了,所以以种种的方便,结合各种不同的根性,说了种种的法。但现在要作总结了,要把以前所讲的法归纳一下,算个总帐,并且把佛的最根本的法说出来。
天台宗对《法华经》最有研究,并依据《法华经》作了五时判教,也就是把佛在不同时期,说的种种法作了归纳,最高的就是《法华经》。因为在《法华经》里,三乘教义都有了归宗之处,用天台宗总结的几点就是:‘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会三归一,纯圆独妙’。就是说,佛以前所说的法,是权宜随机而说的,而在《法华经》里才说的是最真正实在的法,最根本的法。在这个法里,大乘小乘无上乘都归宗于此,所以是最圆最妙的,其他法都不可以与它相比。的确是这样,因为这部经是专门讲如何成佛的呀!在这一层意义上讲,佛所说的一切,都是一乘法,没有什么三乘法,只是因为众生的根器不同,所讲的深浅有所不同而已。
待续 ....
作者:
ky2009
时间:
2010-1-4 21:09
谢谢阅读。 问好.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mail.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