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 现行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宏观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汉山    时间: 2013-12-25 07:36     标题: 现行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宏观设计

现行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宏观设计

江苏扬州江都友谊花园25栋201室 225100 张俊杰

http://www.ep-china.net/article/higher/2004/04/20040412082613.htm




文章摘要:现行全国高校统考招生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瓶颈,深入分析统考招生历史和应试教育产生条件,从而明确改革高考制度既要双向自主选择又要坚持公平原则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高考内容与形式同时着手,书面考试以能力为中心设必考工具课和自选专业课,统考内容要加强基础防止偏繁,可以借鉴全国自学分期考试模式,考生自选科目成绩一年有效。依托团中央教育部志愿者活动,常设组织考生社会实践分项考察以了解其品德、特长和创新能力,把分项考察量化成绩与书面考试成绩合成输入全国统考网站。高校和考生依据全国统考网站成绩资料,每年春夏两季定期在网上多次双向选择自动排队录取。建立高考招生社会实践考察制度,必将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有力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科教兴国战略措施。


Summary:The practice of China’s national matriculation currently in effective has proved to be the bottleneck for progress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full range. Following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matriculation system’s history as well as the factors giving birth to the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an objective of system reform is hereinafter presented adhering to principles of bilateral selection and equity. The test along with its form have to be addressed in the reform, to be specific, written test shall focus on capabilities covering basic subjects as compulsory and specialized subjects as optional, while the test may be given by stages similar to the national self-taught examination. The achievement of optional subjects shall remain effective within 1 year. The candidates’ involvement and performance in social practices & volunteering activities organiz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National Communist Youth League shall be inspected regularly and recorded under categories of merits, specialties and creativity. The inspection results and written examination achievements shall all be inputted to database of a national examination web site to which every spring and summer in a yea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all access to enroll the candidates meanwhile given full consideration to candidates’ individual selections of schools. The establishment of candidates’ inspection system reflecting moral & legal governance shall become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sures in line with the strategy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to prosper nation by promoting overall developments of adolescents and quality education.

关键词:统考招生、素质教育、自主选择、社会实践、公平原则




从1997年李岚清同志考察各地素质教育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十分重视教育改革,各级ZF下达文件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1999年6月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江泽民同志在会议上讲话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1]次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就教育问题发表重要谈话[2],号召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从而掀起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潮。李岚清同志指出:“再过几年,人类社会就跨入21世纪,我们要把一个什么样的基础教育带入21世纪?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是基础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3]




一、改革现行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已经形成共识,教育界由上而下着手现行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3+X”的高考模式经试点逐步推向全国各省区,开设研究性课程的指示也已经下达基层学校,所以教育界的权威说:“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到底怎么样?可以说是越来越好。”[4] 但时过不久,在新世纪全国两会中,人大代表激烈地批评了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成了一句空话。”[5]事实上,在ZF号召和检查督促中,全国各地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非学科教育,搞了许多音乐和书画比赛,学校组织学生科技创新也出了不少东西,如果评功摆好的话每个学校都能写出经验来。然而现实情况怎么样呢?今年高考刚刚开始,网上就报导湖北和浙江有男女考生跳楼和自杀,这种情况据说每年都有人们已经见惯不惊。但我认为这恐怕绝不能因此而叫做正常现象,正如同我们不能认为范进的发疯和孔乙己的惰落司空见惯而熟视无睹吧。




      如果客观地进行全面的调查,绝大多数基础教育学校都会说,他们实际上是在两手抓:一手抓素质教育,那是给ZF领导检查评比看的;另一手抓应试教育,那是真抓实干要保证完成高考升学指标的。因此出现素质教育表面上轰轰烈烈花样翻新,而实际上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愈演愈烈的怪现象。过去单方面搞应试教育,知识轰炸题海战术,学生已经如牛负重苦不堪言了。现在还要加上弹琴画画,综合研究和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学生在题海中挣扎负担更加沉重,教育部三令五申减负而补课复读仍然有禁无止。笔者1980年代能够在石油技校组织多年“向导教育”实验[6],总结经验很重要的一条,是因为没有全国统一高考招生的制约。教育界上下已经渐渐认识到,不彻底改革现行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于是改革现行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迫在眉睫。




二、现行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




     那么,什么是现行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呢?应该说,这种制度产生于我国五十年代消灭了私有经济制度,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社会基础,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客观历史条件。如果比较教育学者考察一下世界各国高校招生制度,象我们中国这样由ZF组织的用一种试卷决定数百万青年学生从业方向的全国性考试,恐怕是绝无仅有和空前绝后的独特现象。这一独特现象的出现,从现实来讲是完全公有制经济基础上高度计划经济的需要,从历史传承来讲应该说它又是科举考试制度批判的继承。因为科举和统考都是国家组织的定期书面考试,而且一次考试关系应试人的命运和前途,尤其是统一考试统一分配一次定终生的集中计划时期更是这样。但是与科举不同的是统考的内容已摒弃八股和词赋而是科学文化知识了,这样就同科举考试的教育导向大相径庭了。这种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试卷,统一时间,统一阅卷、统一录取,其明显优势是对全国高校有一个统一的录取标准,既保证高校生源起码的整体素质,又具有对弱势群体考生按分录取相对平等的客观依据。而且这种考试由国家组织,全民关注各方面配合,考纪严格、监督有力,每年一次性完成过程简洁,因而得到ZF、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认同。




     这种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在1950年代中期已经出现,那时全国农村和城市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大家兴高采烈、载歌载舞,唱着“乡到城呀,城到乡呀,合作社是桥梁”,城乡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小学课本上有一篇“邢燕子给毕业生的一封信”,号召青少年到农村去做新一代有文化的农民。1957年各地城乡组织了大规模统一考试,农村小学毕业升学率估计只有5%。但那时没有出现应试教育,因为回乡生产不仅光荣而且实惠,城乡之间没有户口和口粮供应的差别。1958年大跃进涌现许多高校和民办中学,生源严重不足甚至高校到中学去提前选拔学生,工农兵学员经过速成都上了大学,当然这时候根本不存在应试教育。




      如果不把科举制度也算在内的话,应试教育在我国是从1960年代开始的。因为那时候不仅有城乡户口和粮油供应的巨大差别,而且全国性饥荒和大跃进的盲目性,不得不实行国民经济各方面调整的方针,工矿企业下马,大学下马,干部下放,全国高考统招数量锐减,农村学生除升大专院校和参军之外,几乎没有可能招工招干,后来虽有部分以工代干的农村知青经文革后才得转正。但这个时候包括文革十年,阶级斗争“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只要有三块钢板走到哪里都吃香,没有三块钢板的只有“规规矩矩”,而打成黑五类及其子女的就“不准乱说乱动了”。1960年代高校招生政审越来越严格,考生阶级成分1962年之后成为第一标准,那时候虽有全国统考且招生人数少,但学生早已政治分流各安其分,所以也没有产生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文化大革命取消高校招生,到1974年以后由工农兵上大学,当然根本不存在应试教育问题。




三、应试教育的产生及其制约因素的分析




      综上所述,应试教育不单是一个高考问题,尤其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生存环境巨大反差造成了人口集中加速流动的一种反常态势。人们常说:“鸟往高处飞,水往低处流”,用来比喻人们都在向往和争取美好的生活,这是一种无可指责的客观规律,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那么什么是美好生活呢?这就是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人的不同人生观决定了他的价值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随乎潮流之发展,合乎人群之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不同时代的不同价值观。1957年国家主席刘少奇接见清洁工人时传祥,握着他的手说:国家主席和清洁工人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为人民服务。这是何等宽广的视野,何等高尚的情操,何等美好的新社会的憧憬呀!在一个充分就业的国家,社会保障日趋完善,两极分化得到遏制,教育机会充分而且平等,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就没有了产生的条件。所以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ZF实施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全社会都要为之不懈努力。




     那么,为什么ZF三令五申减轻学生负担,中央号召大力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应试教育却愈演愈烈呢?这就要研究与高考竞争强度相关的几个变量了。一般来说,城乡和贫富分化越大,参与高考的期望值越高动力也越大,这是市场竞争的需求一方就越强烈。高校普及率越大,则高考的竞争力减弱,这是市场竞争的供应方;上高校以外的就业途径越多,则参与高考的人数减少,相应减弱高考的竞争,这种人力资源分流等于扩大了供应。如果把贫富分化率设为H,高考普及率设为S,上高校以外的就业途径设为m ,这三个变量与高考竞争烈度K的函数关系,可以用公式示意如下:K=H/m.S。这个公式明白地显示,要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除了教育评价和人生观教育的改革措施以外,必须降低高考竞争的烈度K,因而必须遏制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鼓励国内外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高校以扩大高校普及率;而国家制订普及中等职业教育规划,则是广开上高校以外的就业途径的重大决策,这是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减轻高校招生压力的有效措施。




四、现行高考制度改革既要双向选择又要坚持公平原则




     上面谈了转变应试教育的综合社会措施,那么现行的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又怎样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呢?如前所述,现行高考制度的产生既有其历史的渊源,又有现实社会的客观条件。而且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隋朝以来的科举制度比世袭封建制度要进了一大步,我们现行高考制度当然也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应该说,现行高考制度最大的优势,乃在于它所体现的在录取分数线上的社会相对平等性,这是社会腐败日趋严重情况下广大群众最看重和关切的焦点。说“相对平等”是指“录取分数上的人人平等”,不包括贫富和地域的许多因素。所以,高考尽管严重扭曲了教育发展,但一说取消全国高考统招,弱势群体皆大呼反对。高考统招,还有一大不可忽视的好处,是保证了高校的入学基础水平,既缩短了各个高校的质量差距,又便于宏观调控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同时是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要条件。其三,这种高校统招的办法简单易行,评价标准客观明确量化操作,有利于比较选拔检查和监督。但是,现行高考制度之所以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瓶颈,当然也有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柳斌同志说:“问题是现在高中离高考很近,压力很大。有的同志说,高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雷区。”[7]现在已经到了不改革高考统招不能推进素质教育的相持阶段了,采取掩盖和回避的办法是无济于事的。




      有人说“应试也是一种素质”,这话当然也有道理,书面考试要考的知识很多,这里就包含记忆能力、计算能力、写作能力和部分分析能力,也能考出临场不乱的冷静思考能力等等。然而书面考试,无论如何考不出人的道德品质,考不出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力,考不出操作技能和技巧,考不出创新思维所需要的非智力素质。书面考试成绩优异的考生,往往是刻苦学习和记忆力较强的人,因而死记硬背已成为应试教育的唯一选择,知识轰炸和题海战术,正在残酷地摧残着青少年的心灵和健康。为了分数、文凭和学位,强行灌输知识的大脑,越来越失去了自主思考的余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了。也就是说,现行单一书面高考形式,无法考察人的内在的更加重要的素质,因而现行高考这种素质的选择是片面的,常常会遗漏善于深入思考的有创新能力的好苗子,忽视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的青少年发展,却出现了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怪现象,长此以往必然成为束缚我国蓬勃发展民族精神的桎梏。




      由于现行高考制度是“一张考卷定终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高考竞争的强度K函数中,由于其他分流途径m小于1而使K值迅速扩大给学生造成巨大精神压力,特别是由于偶然的因素而使m→0时,考生因精神崩溃而自杀的现象就成为必然了。什么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就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市场经济就是供需双方自主选择,即使供不应求价格上扬,但供需双方仍然是双向自主选择。而现行高考制度却实际上是ZF包办的选拔和淘汰制度,使大多数考生成为被淘汰的死记硬背的失败者,他们作为需求一方几乎完全成为被动抛弃的没有自主选择权利的人,哪里还谈得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呢?所以,给考生多次和自主选择高校机会,也让高校根据自主发展和专业特色确定招生标准,确立双向选择和多次选择的高校招生新机制,应该成为现行高考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




五、高考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必须同时进行




     根据上述分析高考制度改革的任务,高考制度改革首先是内容的改革。为了全面了解考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能力,高考内容应分为全国学科统考项目和社会实践考察项目,这两个项目的量化总成绩输入全国高校招生网中,作为公平合理的高校和考生双向选择的客观依据。全国学科统考科目分为基础科和专业科两部分,基础科实为任何专业通用的工具课程,是考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和发展的核心能力,科目不宜多,内容不能偏,重点在于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了解,可设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专业课则根据宽基础活模块的原则,与高中阶段的通用选修课相对应,设现有高校主要专业基础所需学科,考试内容比工具课程要深入一些,但仍应强调基础和分析能力的考察。




      高考内容的改革必然引发高考形式的改革,既考工具课程(必修科目),又考专业课程(选修科目),现行全国统一高考的办法已不能完成了,我认为可以借鉴和纳入每年两次全国统一自学考试来进行。每年元月全国和各省高校在统考网上,公布各校各专业招生除基础课外的专业课(不得超出两门)要求和计划招生名额;考生按自己实际情况和高校招生专业信息,自主选定自己参加统考的科目和时间。春季统考各科目完成的即可参加8月份统一录取并于9月入学,春秋两季统考各科目完成的则参加次年2月份统一录取并于3月入学,而秋春两季统考各科目完成的又可参加8月份统一录取并于9月入学。这样,一年内两次统考成绩有效,既允许一部分考生一次统考进入高校;又允许考生多次统考进入高校;既照顾到考生个性特长自主选择,又照顾到高校专业特色自主办学需要。实行双向选择全国统考按客观成绩录取的办法,实现了高校录取的公开公正和平等的目标,又保证了各高校入学新生的基础质量,同时给考生多次选择统考和专业的机会,完全打破了“一次考试定终生”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尤其重要的是,这一举措完全改变了科举制度被动录取的局面,体现了考生和高校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新的时代精神。这里,一方面要借重自学考试模式,使之逐步完善和规范成为国家考试。另一方面,凡公民均可参加这种国家统一考试,并把统考成绩依照公民身分证号,按一年有效期输入统考网站,供考生随时查询和高校招生作为依据。也就是说国家建立高信度的统考网站,是保证高考双向自主选择公开公正平等录取的有效措施之一。




    如上所述,要考察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这里就包括了社会公德、人格品质、奉献精神、个人特长、创新能力等等,这些内在素质的考察是不可缺少的,却又是书面统考所无法完成的工作。欧美诸国虽然也有全国统考,但往往单科考试,也不都是ZF行为,不是一纸考卷决定升学与否,而且对于高教普及的国家不存在应试教育问题。美国高校自主招生,既看书面考试在校成绩,也看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表现,两者各占50%左右,这样评价考生就比较全面。但我们不能照搬,因为我国目前高考竞争强度很大,没有ZF统一考试和考察成绩作为录取客观依据,则根本无法保证高校招生的公正和平等,从而使社会弱势群体子女升学权利受损,导致高校入学质量的普遍下降。上面所讲的是学科统考的方式,还要同考生社会实践的考察结合起来,才能作为高校招生评价考生综合素质的依据。




    要考察学生社会实践的表现,应由县(区)级团委牵头,教育和民政部门协同设立考生社会实践考察办公室,凡报名者按公民身份证号立档三年内考察成绩有效。应分别设立考察专项,比如:学校評比前3-5%,社会公益劳动项目,社会捐助项目,扶贫支教项目,竞赛评比获奖项目等。这里就包含了道德品质、劳动观念、个人特长、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了解,也考虑到了偏远地区薄弱学校中刻苦努力学生[8],各个项目要相对稳定以便于考察和相互比较,各大项要细分为条目并制定具体量化标准,通过对比试验取得一个合理的当量数值。各项目考察数据按三年有效合成,就构成考生社会实践成绩,经社会实践考察办公室考核确认,即输入全国统考网站按公民身份证号码与考生的学科考试成绩合成或并列,作为高校和考生双向选择的客观依据。




    在每年8月和2月两个高校录取月内,各高校在网站公布招生专业、名额和特殊要求,考生自主选择高校和专业然后输入其公民身份证号,则高校网站自动调入全国统考网站学科成绩和社会实践成绩,按由高分到低分排队显示至招生计划专业额满为止。考生每次只能在网上选择一校一专业,自己根据网上自动显示排队情况确定取舍,还可多次选择专业和学校。这就有点象是到火车站买票一样选择窗口自动排队,也类似到大百货公司各柜台去选择购买商品一样,考生完全根据自己的愿望、特长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自然消除了被淘汰和失败绝望的心理,也避免了考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有利于高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以避免招生计划的落空。在考生自动排队录取后即获得高校面试资格,按高校专业要求面试合格的考生同时注册入学。第一次录取名额未满学校专业,可在统考网站公布第二次和第三次排队自动录取直到开学前10日截止。这样多次双向选择的高考统招,既保证了考试考察的全面素质标准,又有利发现特长学生和学校特色专业的发展,真正实现了高校招生的公平公开和平等目标。同时这种招生高校和考生的双向自主多次选择,完全打破了全国和分省高校录取分数线,使高校和考生都有了多次选择的机会,既避免了高校招生不足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也避免了考生报考志愿的盲目性而造成高素质学生落榜的不正常现象。因为学生都是自主选择学校和专业,按自己的统考和社会实践成绩去权衡和评价,充分体现考生主体权利;如果考生选择学校专业不满意的话,还可准备下一期统考和提高社会实践成绩,从而实现自己的更高的愿望,我想因此可以减少许多考生失败和绝望情绪所造成的恶果。




六、建立高校招生社会实践考察制度是学生全面发展和以德治国的有效措施




     今年团中央和教育部组织西部开发志愿者活动,这项活动一方面可以减缓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压力,而更重要的是在市场经济自发产生两极分化以致出现拜金主义的情况下,这项活动则是提倡社会奉献精神的一项极有意义的活动。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是建立稳定的民主政治制度,这种民主政治制度只能依靠严明的法制来提供保障。但法治是一种强制的亡羊补牢的措施,它对公民行为规范的要求是最低的标准,其事后的教育作用和覆盖面也是有限的。德治则是依靠社会舆论而存在的行为规范,它是社会信念、习惯和传统思想的融合,是一种内在的自觉的追求理想人格的巨大力量,它具有多层次性和覆盖全社会的教育作用。德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德治的保障,只有把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民主政治建设的崇高目标。因此可以说,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发起的支援西部建设的志愿者活动,决不能视为是短期的应急的办法,正如同列宁提倡的星期六义务劳动一样,这是我国以德治和法治相结合建设民主政治的重大战略行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遏制拜金主义泛滥的有效战略措施。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又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也为现行高考统招制度改革创造了条件,为县(区)团委、教育和民政部门,共同组织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使高教招生的社会实践考察成为易风易俗道德教育的策源地。




     现行全国高校统考招生是基础教育的一个指挥棒,它不断地用一个模式淘汰了许多青少年,使他们失去主动选择生活的权利而在心灵深处永远烙下失败者的印记。同时,这个指挥棒又迫使所有学校进入一个模式,把如花似玉、千姿百态的青少年变成没有思想的信息存储器,乃至产生铜臭腐蚀高雅学术殿堂的腐败现象,从死记硬背的书堆里走出一个又一个高分低能的硕士和博士!现行高考制度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拦路虎,万夫所指群情激愤已经到不清除这个障碍无法实现科教兴国目标的最后阶段。感谢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梁敢会长,盛情邀请我参加虹桥论坛的教育改革讨论,许多海外同胞给我介绍了美国和日本的教育情况,从不同角度对现行高考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见解。也感谢人民网和中华网为我提供了发表教改议论征求网友意见的机会,使我从不同层面得到现行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的信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行高考制度改革的设计思路,是海内外同胞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是一项科教兴国的ZF宏伟工程,也是一项惠及后世的社会系统工程,这项伟大工程的建设有赖全民的共同行动,也有赖海内外同胞的竭诚合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新华日报》1999年6月16日第三版;

[2]《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第3页;

[3]国家教委1997年文件《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4]柳斌:《中国教育》2002年12月第5页;

[5]新华日报2003年3月6日A4版;

[6]张俊杰:向导教学法初探,现代技能开发(J),2000年第1期;

[7]柳斌:《中国教育》2002年12月创刊号第5页。

[8]薛涌:chinesenewsnet.com,2003年9月《取消现代科举!》:“布希在德州当州长时, 就制定了这样的政策:任何学生只要在本州的中学名列前5%,就自动获得州立大学的录取。结果,许多贫民窟中破败的中学的学生,就有了上大学的机会。类似的政策,许多州都在执行。即使在没有明确的ZF法令地方,各大学录取学生也都采取大同小异的政策,照顾弱势阶层。象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也都有这样的政策倾斜。”

2003年6月30日 初稿于洪泽湖畔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mail.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