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最小的13岁,最大的15岁。再过段时间,高校录取通知书下发,他们将成为新一代少年大学生。
4年学完8年的课程,并且成绩骄人,“神童班”的少年大学生是怎样“炼”成的?
发榜
644分。不太理想,但可以接受。得知高考成绩,面带稚气的沈嘉思稍显平静。
罗女士则欣喜异常,连声夸女儿“太棒了”。
妈妈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此前,他们全家会商,给女儿报的志愿是北大。真怕万一考得不好,要落到第二志愿,那就惨了。
6月23日,高考成绩揭晓。有“神童班”之称的北京八中少年班24人中,14人成绩在600分以上,其中10人剑指北大、清华。全班最低512分,也超过北京高招一本线。
这个分数,加上女儿有20分的加分,让妈妈觉得十拿九稳了。
沈嘉思,14岁,北京八中少年班学生。
6月23日下午,八中少年班班主任张燕清宣布全班的骄人成绩:全班24人,600分以上14人,10人剑指北大、清华。
像往常一样,张老师只告知每个学生自己的成绩,班上的最高分、最低分,而不会告诉他们各自的排名。
罗女士跟其他家长“串联”起来,很快弄出了一份“民间版”的排名榜,沈嘉思排全班第7名。
初进少年班
罗女士一家是湖南人。沈嘉思上三年级时,爸爸因为工作调动进京,全家跟随而来。
2005年,罗女士在报纸上看到了八中少年班的招生宣传,她决定带沈嘉思去试试。
张老师说,当时,报名的有1200多人。经过智力测试、初试后,200人进入复试。复试后,留下60人参加为期一周的“试读”。
凭借数学方面超常的能力,沈嘉思很幸运,和另23名同学组成八中少12班。那一年,她10岁。
八中少年班因招收9到11岁的超常儿童入学、4年读完小学五年级到高三的课程,被外界称为“神童班”。
张老师说,各科老师都会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以保证在相对短的时间完成教学。沈嘉思觉得,少年班的课跟普通班相比,核心的东西讲得多了,枝枝节节、简单的东西一带而过。
课外生活
第一年暑假,这届少年班和上两届少年班的同学一起去江西庐山旅游。陪同他们的,是十多位老师。
第一次没有父母“护驾”,沈嘉思自己将要带的东西收拾好,放到背包里。拿着家长给的50元钱,跟“大部队”出发了。张老师说,为了不让学生乱花钱,要求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不超过50元,其他的费用都由老师统一支付。
到了宾馆,沈嘉思想换衣服,将包里的东西一股脑儿拿出来,放到床上。同屋的同学也将东西都拿出来,把床都铺满了。结果,沈嘉思有能耐把东西再装回去,其他同学的包却怎么也装不下原来那么多东西了。
同学的包是妈妈帮忙整理的。他们不会整理,不知道该怎么装回去。
张老师挨个巡视宿舍,发现多数学生的床上都铺满了东西。最终,老师们分头出动,帮助这些小家伙们把东西重新收拾起来。
去井冈山游览时遇大雨,同学们穿的旅游鞋都打湿了。回到宾馆后,他们都换上另一双旅游鞋。湿鞋子不好携带,怎样让它早点干呢?
有的同学将卫生纸放进鞋子里吸水,有的拿电吹风吹。沈嘉思想了想,拿出一双干爽的棉袜,塞进了湿鞋子。同屋的同学最绝,将一双鞋子挂到电灯上烘烤。
第二天,同学们的鞋子多数都干了,放在电灯上的效果尤其好。沈嘉思摸摸自己的鞋子,也干了,但拿出袜子,湿乎乎的。
有了第一次出游的经验后,同学们收拾东西的能力大大提高,丢三落四的毛病也有改善。
青春期
最近,罗女士休了年假,陪高考后的女儿。尽管妈妈陪女儿的时间较多,但女儿还是跟爸爸更亲。
去年夏天,沈嘉思独自待在自己的房间里。时间稍微一长,罗女士总想看看女儿在里面干什么,有没有学习。
于是,她端起一盘水果,借送水果之名推开了女儿的房门。没想到,女儿认为打扰了她,突然大发脾气。后来,干脆不让妈妈进房间了。之后,换成爸爸“送水果”,女儿的脾气就好多了。
罗女士说,那时候,女儿正处在青春逆反期,度过之后就好了。
在少年班,私下也流传着“班花”“班草”的说法,还在私下谈论某某和某某比较配。沈嘉思羞涩地说,知道有几名男生说她是“班花”。这让罗女士颇为担心。她让女儿和男同学都保持朋友关系。对于约会,集体的参加,单独的就不允许参加了。
从4年前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儿,到现在长成160多厘米高的少女,沈嘉思离大人的目标日渐靠近。
年龄最小的小飞,以前体质较差,现在长得结实了,身高也从137厘米长到176厘米。连当初沈嘉思还能偶尔“欺负欺负”的最矮男生,现在也比她高多了,“再也不敢欺负他了”。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mail.yayabay.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