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 养不教 [打印本页]

作者: yeyeshengge    时间: 2011-8-6 19:32     标题: 养不教

一日,父母的小友携女来访。那个四五岁的孩子一进门就自动走遍我家每一个房间,探索每一寸角落,没一刻安静坐下的时候。又说又笑、又蹦又跳、又叫又闹之余,她还在红木沙发上翻筋斗、“豁虎跳”,结果头颈卡在椅背的框架里,小哭大喊,折腾了半天才被最后解救出来。说起这桩“惊险”往事,父母不免摇头, 慨叹如今的年轻父母育儿无方,只知宠爱放纵。

我在国内见到的小孩,大多有这样的行为习惯:得意时大呼小叫,稍不如意就死哭烂叫 。特别是访友、宴客的公众场合,他们对于成年人的话题不感兴趣,胃口也小,坐不住,静不了,难免要大肆喧哗,闯祸 “做坏事”。 每到这种时候,父母和其他长辈起先忍气吞声,一味让步,实在忍不住了就拳脚相加,“暴力镇压”。

相较之下,美国孩子在公众场合的教养要好得多。美国孩子大人说话时不会插嘴,除非成年人主动向他们发问。他们碰到认识的大人,知道要打招呼,但不会唧唧喳喳,喧宾夺主。如果和大人一起吃饭,他们也懂得餐桌礼仪,要提前下桌时知道征求父母的同意,并且向在座的客人说“失陪”(Excuse me)。

这倒不是因为美国孩子天生就乖巧懂事。孩子好动好奇,不耐久坐,是超越国籍、种族的普遍规律。我们都是从淘气、多动的童年一路走来的。不过,美国社会的一些礼仪习惯和教育理念却为儿童的有效“社会化”(socialization)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美国未成年人一般不出席成年人的聚会。父母出外社交,根据法律,要给十三岁以下的孩子找个临时保姆。我校的圣诞大餐或者其他工作时间之外的聚会,如果邀请员工参加,也会提供照看孩子的服务。另一方面,教育行家又强调亲子互动,鼓励父母和孩子花时间在一起学习、劳动、游戏,籍此加强亲情的纽带,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榜样(role model)。

儿童和成年人各自的活动范围、公众和私人的场合都分割得泾渭分明,其实也出于对儿女的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去同事朋友家作客,美国父母总要一本正经地为初次见面的客人和子女做相互介绍。而他们的孩子跟我问过好后也会知趣地“消失”,去自己的房间、找自己的朋友、做自己的事情,留下大人吃饭、谈话。老少各得其所,皆大欢喜。这种时候,我总要感叹国内父母和孩子之间捆绑得太紧,不给彼此留下空间的后遗症,就是两方都难受都上火。

父母说他们受的是“封建教育”,因为我的祖父母礼数大,规矩重。当今社会,似乎又有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加管束、放任自流之嫌。当然,溺爱只是国内教育孩子一个阶段、一个方面的故事。等到孩子上学,又是“人生识字忧患始”,父母不断给孩子加课加压,什么奥数英文,琴棋书画,武术体育,样样要学。大人抛洒无穷财力物力心力,仿佛就能培养出个文武双全、傲视天下的神童。父母在孩子五岁前是“慈父”,到五岁后就成了“虎妈”,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反差巨大,小孩无所适从,在学校和社会上适应不良,理固宜然。

父母爱子女,应该“为之计深远”。养而不教,不但给自己的家庭,而且给社会、民族都造成了负担,对于孩子更是弊多于利,贻害无穷。
作者: 我的书吧123    时间: 2011-8-9 03:31

各有利弊吧,这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再过多少年也改不过来
作者: ajun    时间: 2011-8-18 01:34

不全是,我看过很多好教养的中国孩子,也看过很好不好教养的美国孩子。不管哪里,都有教养好不好的问题。
作者: bluesky2003us    时间: 2011-8-23 12:54

不管哪里,都有教养好不好的问题, totally agree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mail.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