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股坛
留学移民
菁菁校园
职场生涯
YES娱乐
爱情与婚姻
医学和健康
头脑风暴
IT数码
网亲互动
逍遥茶馆
育儿与教育
流行时尚
音乐影视
花想容
投资理财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唯美贴图
开心一笑
美味天下
道德与法律
海内海外
文史纵横
丫丫原创
小说欣赏
意见区
注册
登录
YY的港湾
论坛
家园
书库
搜索
插件
推广
收藏
帮助
默认风格
blue
gray
brown
pink
green
purple
股坛风格
放大镜版
股坛办公室版
手机版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论坛任务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华人论坛
»
信仰家园
» 圣寻与非圣寻
返回列表
发帖
恐慌小猪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恐慌小猪
当前离线
小猪司令
帖子
5115
精华
5
积分
6651
威望
159
金钱
5606
贡献
105
鲜花
1799
鸡蛋
2309
YES娱乐
0
金元宝
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19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1-16
最后登录
2020-5-9
榜眼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0-10-10 11:40
|
只看该作者
[推荐]
圣寻与非圣寻
“忧愁”是一个很广泛的课题,可采用许多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今天我们要以佛陀和一位睿智的织布女的对话,来开始讨论这课题。
《法句经注》里的“织布女的故事”:有一次,佛陀去到阿拉威时,市民邀请他去接受供养。用餐后,佛陀向他们开示佛法,说道:“你们应当修行死随念,思惟:
‘我的生命不定,死亡则已定。我肯定会死,死亡是我生命的终结。生命不能肯定,死亡则是肯定。’”佛陀告诉他们,修行死随念的人在临终时不会害怕。
然而,除了一位十六岁的织布女之外,所有听闻佛陀亲自说法的人都不把佛陀的话放在心上,还是跟往常一般地行事。该织布女对自己说:“佛陀所说的法实在太美妙了;思惟死亡是我的责任。”如是,她日以继夜地思惟死亡。
三年后,佛陀以佛眼看到该织布女在当天就要死了,也看到由于她已经思惟死亡整整三年,如果去见她的话,她就能够证悟初果。因此佛陀前往阿拉威,到达时市民再次邀请他接受供养。听到佛陀已经来了,该织布女心中充满喜悦,因为能够再次看见佛陀及听他说法。在她还未去见佛陀之前,她父亲交待她为缝纫机的摆梭添线,以便他能够织完在缝纫机上的布。那少女很听话地坐下来为缝纫机的摆梭添线。
在那时候,佛陀已经用完餐,所有的人都在等佛陀说法。然而佛陀说:“我老远来到这里只是为了某位少女;她还没有到。当她到了,我就说法。”说后,佛陀默然坐着等待,整群人也默然坐着等待。当时该少女已经为缝纫机的摆梭添好线。把它放进篮子里后,她就出门前往父亲的店。在半路上,她看到那群人,于是停下来凝视佛陀。佛陀看着她,而她就明白佛陀是要她去见他。所以她把篮子放下来,走上前去向佛陀顶礼,然后恭敬地站在一旁。那时候,佛陀问了她四个问题。
佛陀问她:“姑娘,你从哪里来?”
她答道:“尊者,我不知道。”
佛陀问她:“你去哪里?”
她答道:“尊者,我不知道。”
佛陀问她:“你不知道吗?”
她答道:“尊者,我知道。”
佛陀问她:“你知道吗?”
她答道:“尊者,我不知道。”
那群人听后发牢骚道:“看那织布女对佛陀乱讲话。当佛陀问她‘你从哪里来?’时,她应该回答‘我从父亲的家来。’当佛陀问她‘你去哪里?’她应该回答‘我去父亲的店。’”
佛陀接着问该少女:“姑娘,当我问你‘你从哪里来?’时,为什么你答‘我不知道’?”该少女答道:“尊者,您早已知道我从父亲的家来,所以我明白你的意思是‘在你投生到这里时,你是从哪里来的?’而我并不知道这点。”佛陀称赞该少女道:“姑娘说得好,说得好。你正确地回答了我的问题。”佛陀接着问该少女:“姑娘,当我问你‘你去哪里?’时,为什么你答‘我不知道’?”该少女答道:“尊者,您早已知道我提装着梭线的篮子去父亲的店,所以我明白你的意思是‘在这里死时,你会投生到哪里去?’而我也不知道这点。”佛陀再次称赞该少女正确地回答了他的问题。佛陀接着问:“姑娘,当我问你‘你不知道吗?’时,为什么你答‘我知道’?”这时该少女答道:“尊者,我说‘我知道’是因为我知道我肯定会死。”佛陀又称赞该少女正确地回答了他的问题。
最后佛陀问:“当我问你‘你知道吗?’时,为什么你答‘我不知道’?”这次该少女答道:“尊者,我说‘我不知道’是因为我只知道我肯定会死。然而何时死亡,是在黑夜或白天,是在早上或其它时候,这我不知道。”佛陀第四次称赞该少女正确地回答了他的问题。
佛陀向该人群说道:“你们这么多人都无法理解她的话,而只懂得发牢骚。无慧眼者无法知见;反之,具备慧眼者能够知见。”然后佛陀诵出《法句经》中的第174首偈:这世界是盲目的,在此中能洞察之人很少。就像只有少数的鸟能逃脱罗网,只有少数几人能去到天界。
听了佛陀所诵的偈,该少女即证悟了须陀洹道。过后,在前往父亲的店时,她发生意外死了,死后投生到兜率天。她的父亲不曾思惟死亡,也不曾见过佛陀。当他看到女儿倒在地上、染满血迹的尸体时,不禁悲从中来。他哭着去见佛陀,告诉佛陀所发生的事情。他说:“尊者,请解除我的痛苦。”佛陀说:“居士,别再伤心。在这无始轮回里,你因为女儿死亡而流下的泪水已经多过这世间所有海洋之水。”随后佛陀给该位织工有关生死轮回的开示。见法后,该织工的心平静了下来,请求佛陀为他剃度为比丘。不久之后,他就完成了比丘的任务,成为一位阿罗汉。
在训诫该群听众的时候,佛陀提及“能够知见者”与“无法知见者”。织布女的生命充满思惟死亡的智慧,她能够知见,拥有智慧,因此能够证悟须陀洹道果而逃脱罗网。反观那群得以亲见佛陀的听众,他们并不注重佛陀的劝导,生命中缺乏思惟死亡的智慧,不能够知见,而只会对该少女发牢骚。她父亲的生命中也缺乏思惟死亡的智慧,不能够知见,因此才会悲伤。换言之,他会悲伤不是因为其去世的女儿,而是因为他自己的盲目、愚痴。然而,他还算是有些智慧,因为他懂得去寻求佛陀的帮助。
佛陀没有说:“噢,可怜的人,真可怜!但不要紧。你还可以多生几个孩子。”这些是愚痴的话、魔鬼的话。这么说只会增加悲伤的父亲之愚痴及受苦的潜力而已。
相反地,佛陀帮助悲伤的父亲了解生死轮回的真实性,藉此帮助他唤醒智慧。透过智慧,织工克服了悲伤;透过智慧,他成为一位比丘;透过智慧,他精进地修禅;透过证悟至上的智慧,最终他得以完成比丘的任务,以智能断除一切忧愁与死亡。
愚痴与智慧到底藏在哪里?它们藏在心里。喜悦与忧愁到底藏在哪里?它们藏在心里。每当佛陀向我们解释真实法时,我们都回到心的世界。在《法句经》的第一首偈里,佛陀就已经说:“心是诸名法的前导者,心是主,诸名法唯心造。”
苦始于心,亦终于心。举例而言,古代权威性的巴利圣典《清净道论》第16品如此分析“愁”:“愁”是丧失亲人等者心中之燃烧。虽然其义与“忧”同,它拥有“内在之燃烧”为相;拥有“完全地燃烧心”为作用。它呈现为“持续的愁”。愁是痛苦的,因为痛苦潜藏于愁之中,也因为痛苦是基于愁而产生。
它如此分析“忧”:“忧”是精神的痛苦。其相是“精神上的压迫”;其作用为“困扰心”。它呈现为“精神的折磨”。忧是痛苦的,因为痛苦潜藏于忧之中,也因为忧带来身体的痛苦。遭受精神的痛苦折磨的人会拔掉自己的头发、悲泣、搥胸、伤心地挥舞双手。他们会跳楼、跳山崖自杀、用刀自杀、喝毒药自杀、上吊自杀、自焚及遭受许多种的痛苦。“愁”是心中之燃烧;“忧”是精神的痛苦。愁燃烧心;忧则压迫心。愁持续不断,忧则导致我们悲泣、想要死亡,因为我们感到不能承受它。忧导致我们的心困扰。巴利圣典更进一步说,忧会产生是因为我们尝试排斥压迫我们的心的痛苦。这产生忧的排斥是排斥真实法的愚痴,越愚痴就越痛苦。这是为何佛陀在《法句经》(第43首偈)中说:“不是母亲,不是父亲,也不是任何亲戚,可比得上导向于善的心能为自己带来更大的幸福。”
在《法句经》的第62首偈中形容愚人时,佛陀说:“执着的愚人想:‘我有儿子,我有财富。’因此他感到苦恼。事实上,他自己也不是自己的,儿子与财富又怎能是他的呢?”他自己也不是自己的,因为他必定会死亡,然而愚痴的男女并不了解这一点。愚痴的男女的皈依处是儿女、丈夫或妻子、男朋友或女朋友、家、车、财富及其它物质资产。愚痴的男女甚至思惟一下死亡随时会来临也没有,不会想说应该像那织布女一样了解自己与别人都肯定会死、了解自己并不知道自己与别人何时会死。
总有一天,我们必须与父母、子女、男或女朋友、袓父母、朋友及同伴们生离死别,甚至包括我们所养的鱼儿与看门狗。不是我们先死,就是他们先死,离别的时刻迟早总会来临。这生命的法则是很明显的,只是我们感到很难接受它。我们无法接受这永恒的生命法则是导致我们忧愁的原因。我们渴望安全感与快乐,但由于自己的愚痴,我们只会遭遇厄难、感到忧愁。
为何我们得不到我们所渴望的安全感与快乐?因为我们在错的地方寻求它们。佛陀在《中部.圣寻经》里说:“诸比丘,寻觅有二:圣寻与非圣寻。何谓非圣寻?
于此,必须遭受生者寻求必须遭受生之物;
必须遭受老者寻求必须遭受老之物;
必须遭受病者寻求必须遭受病之物;
必须遭受死者寻求必须遭受死之物;
必须遭受愁者寻求必须遭受愁之物;
必须遭受烦恼者寻求必须遭受之物。”
佛陀解释,必须遭受生、老、病、愁及烦恼的是相同的东西。关于死亡,佛陀说:
“什么是必须遭受死亡之物?妻子、孩子必须遭受死亡;男奴、女奴、羊、鸡、猪、象、牛、马、驴与金银必须遭受死亡。至于执着、贪恋及全心全意把自己奉献给这些东西的人,他们自己必须遭受死亡,却寻求必须遭受死亡之物。”
佛陀在此解释,我们在拥有危害与痛苦之物当中寻求安全与快乐。例如,我们在另一人的身上寻求快乐,但是该人必须遭受生,由于生,该人必须遭受老、病、死、愁与烦恼,而这些就是当我们在该人的身上寻求快乐时所获得之物。这好比在香蕉树上寻找芒果,肯定找不到芒果,只能找到香蕉而已。芒果不可能长在香蕉树上,因为这是违反自然法则的。在世间上,我们所寻求的一切东西,无论是人、动物或没有生命的东西,都必须遭受生、病、死、愁与烦恼。寻求这些东西是“非圣寻”。接着,佛陀解释圣寻:“何谓圣寻?于此,必须遭受生、老、病、死、愁与烦恼者,在了解必须遭受生、老、病、死、愁与烦恼之物的危害之后,寻求不生、不老、无病、不死、无愁与无烦恼、解脱束缚的至上安全处──涅盘。这即是圣寻。” 这是佛陀的范围,是第三圣谛,也是八圣道分的目的。佛陀解释,即使是像他这种人,当他还是一位凡夫悉达多太子时,他也跟别人一样,向世间寻求安全及快乐。唯有在思惟之后,他才醒悟必须于它处寻求安全,这是为何他出家,这是为何在听到自己成为人父时他会出走。他深知儿子会成为把他紧系于世间的束缚,因此他没有见到儿子的脸就出走了。
即如佛陀所说,唯一能够一劳永逸地断除忧愁的办法就是证悟涅盘。这是为何佛陀成立僧团。然而,在我们之中,只有少数肯出家。虽然如此,我们可以从基本的步骤开始。透过了解涅盘是愚痴的灭尽,我们可以拨出更多的时间来培育智慧,从事圣寻,以及花较少的时间培育愚痴,减少非圣寻。我们从持戒开始。拥有了戒行就能够培育定力;拥有了定力就能够培育智慧。
收藏
分享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心是诸(名)法的前导者,心是主。诸(名)法唯心造。若人以清净之心言行,快乐将跟随者他,如影随形。
送鲜花
扔鸡蛋
收藏
返回列表
爱情与婚姻
MISC
时尚休闲
文史纵横
流行时尚
逍遥茶馆
娱乐八卦
YES 娱乐
猎杀者村
过关斩将
音乐影视
唯美贴图
头脑风暴
开心一笑
花想容
购物信息
漫画资源
实用生活
丫丫股坛
Collections
SWING CLUB
文学艺术
宝芝林
投资理财
期权期货
时事讨论
职场生涯
居家生活
育儿与教育
海内海外
爱情与婚姻
网亲互动
雅轩古调
道德与法律
信仰家园
医学与健康
菁菁校园
北大三角地
留学移民
美味天下
旅游天地
IT数码
小说欣赏
版规&活动专区
原创小说区
新文发布区
大众连载发布区
大众完结发布区
耽美连载发布区
耽美完结发布区
连载阅读区
大众连载阅读
完结阅读区
大众完结阅读区
YY书库目录(大众文区)
下载区
TXT完结区
TXT连载区
求文区
推荐讨论区
耽美讨论区
海外生活
波士顿华人
纽约华人
洛杉矶华人
旧金山华人
休斯敦华人
华府华人
版务区
意见区
网站建设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
社区银行
猪头术
爱墙
鲜花鸡蛋
幸福彩票
领取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