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股坛
留学移民
菁菁校园
职场生涯
YES娱乐
爱情与婚姻
医学和健康
头脑风暴
IT数码
网亲互动
逍遥茶馆
育儿与教育
流行时尚
音乐影视
花想容
投资理财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唯美贴图
开心一笑
美味天下
道德与法律
海内海外
文史纵横
丫丫原创
小说欣赏
意见区
注册
登录
YY的港湾
论坛
家园
书库
搜索
插件
推广
收藏
帮助
默认风格
blue
gray
brown
pink
green
purple
股坛风格
放大镜版
股坛办公室版
手机版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论坛任务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华人论坛
»
信仰家园
» 佛陀的道路是要体验实相
返回列表
发帖
恐慌小猪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恐慌小猪
当前离线
小猪司令
帖子
5115
精华
5
积分
6651
威望
159
金钱
5606
贡献
105
鲜花
1799
鸡蛋
2309
YES娱乐
0
金元宝
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19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1-16
最后登录
2020-5-9
榜眼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0-12-16 10:10
|
只看该作者
佛陀的道路是要体验实相
佛陀的道路是要体验实相
本文节录自葛印卡老师一九八九年于泰国曼谷的公开演讲
人人都想摆脱痛苦,过着安详和谐的生活,但却都不知道该如何才能离苦得乐。苦的所在、苦的起因、离苦的方法正是悉达多.乔达摩觉悟所体证的真理实相。
就如同今日,佛陀那个时代也盛行着许多的禅修方法,当时尚未成佛的他试过了所有的方法,却都不满意,因为他发现这些方法都无法使他完全地脱离痛苦。于是他开始探究自我,透过自身的体验,他发现了这个能根除他生命痛苦并使他完全觉悟的内观禅修方法。有许多的方法都可以让人暂时解除痛苦,当你感到痛苦时,你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其它的事物上,然后你便会觉得你已逃脱痛苦,但实际上你并未完全地解除痛苦。生命中不想要的事情发生了,你变得焦躁不安,想要逃避。你也许上电影院或剧院,也许跑去喝酒或沉迷于各种感官娱乐,然而试图逃避是无法真正地解决问题的,痛苦只会倍增。
佛陀体悟到人必须面对现实,与其逃避问题,不如面对问题。佛陀发现当时的所有禅修方法都只是在于将注意力从正在发生的痛苦转移到其它事物,他看出这些方法实际上都只能转移一小部分的注意力,而在内心深处,人们仍不断地在起反应,不断地在造作贪爱、憎恶、愚痴的业行,在心的深处,人们仍不断地在受苦。因此,禅修所缘的对象不应该是想象出来的,它应该是如其本然的实相。你必须在当下所呈现出来的任何实相上用功,在你身体范围内所经验到的任何实相上用功。
在内观修习中,你必须探究自己的身体结构与心理结构的实相,我们因强烈执着这个我们称「我、我的」的身心聚合体而变得十分的痛苦。要修习佛陀的道路,我们就必须观察身心的实相,禅修者应该直接地体验身心的基本特质,从而导引出智能。
智能可以分为三种:听闻他人的话语而得到的智能(闻慧)、透过理智分析得到的智能(思慧),及由亲身体验而培养出来的智能(修慧)。佛陀以前乃至佛陀在世时,虽然都有老师在教导人们道德及专注,他们也都有谈到智能,但这都只是听闻或理智分析得到的智能,而不是亲身体证的智能。佛陀发现,人虽然可以把玩各种智识或信仰的游戏,但若非亲身体验实相并藉由自身的经验开展智能,人是不可能解脱的。内观是亲身体证的智能。你可以听闻开示或阅读经典,你也可以试着用你的智识去理解:「对!佛陀的教导实在太棒了!这个智能实在太棒了!」,但这不是亲身体证的智能(修慧)。
这整个身心的范畴-六根及其相应的六尘,都有 anicca(无常)、dukkha(苦)、anatta(无我)的基本特质,佛陀要我们在自身当中体验这个实相。了能在自身的架构内探究实相,佛陀选定了两个范畴,一个是身体的结构,即物质的、肉身的;另一个是心理的结构,即认知(识蕴)、辨别(想蕴)、心感觉的部份(受蕴)、心生起反应的部份(行蕴)。为了探究这二个范畴,佛陀教我们 kayanupassana(观身念住-观察身体)及 cittanupassana(观心念住-观察心)。
除非你能觉知身上的感受,否则你是无法直接经验及觉知身体。在你的身体当中,一定有某种你能感觉到或认知到的事情正在发生着,于是你可以说:「是的,我已修习 kayanupassana(观身念住)」。禅修者一定要能觉知身上的感受,这就是 vedananupassana(观受念住-观察感受)。
cittanupassana(观心念住)也是一样,除非心中生起某种心念想法,否则你是无法直接经验心的实相。凡是在心中生起的都是 dhamma(法),因此,cittanupassana(观心念住)必须涉及 dhammanupassana(观法念住-观察心的内含)。
佛陀将内观修行方法分成几个部分:kayanupassana(观身)和 vedananupassana(观受)是属于物质结构,cittanupassana(观心)和 dhammanupassana(观法)是属于心理结构。你可以藉由亲身的体验,了解到你的身与心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如果你认为不必透过亲身的体验就可以了解身与心,那是妄想。唯有通过亲身的体验,才能使我们了解关于身与心的实相,这就是内观如何开始帮助我们。
简言之,要了解如何修习内观,我们从 Anapana 开始,觉知自然呼吸的进出,不要把它变成呼吸运动或像 pranayama 一样调节呼吸,我们就只是观察鼻孔入口处的气息。如果一个禅修者能在一个不受干扰的合适气氛中持续不断地用功,在二、三天内,身体这个部位的某些微细实相就会开始自动呈现出来-自然的、正常的、身上的感受,可能是热的或冷的、可能是抽动的或脉动的,也可能是其它的感受。当禅修者修习到第四或第五天,他会发现全身上下从头到脚都有感受,他被要求就只是觉知那些感受,而不对它们起习性反应。就只是观察,客观地观察,不要认同这些感受。
到了第七或第八天,你会往越来越微细的实相前进,法(自然法则)会开始帮助你。你在感受的层面,观察整个身体的结构,这个原本看来非常坚固的身体,透过观察、再观察,你将会到达能够经验到整个身体结构都只是次原子粒子的这个阶段:全身上下就只是 kalapas(次原子粒子),甚至你会发现连这些极微小的次原子粒子也不是坚固的,它们就只是振动、波动而已。透过亲身的体验,佛陀的话变得十分的清楚:
Sabbo pajjalito loko, sabbo loko pakampito.
「整个宇宙都只是燃烧与波动。」
你一旦亲身经验这个实相,你的 kayanupassana(观身念住)和 vedananupassana(观受念住)便会引领你到达你所经验的整个物质世界都只是波动的这个阶段。然后 cittanupassana(观心念住)和 dhammanupassana(观法念住)对您而言就变得十分的容易了。
佛陀的教导,是要我们从粗糙的、表面的实相到微细的、究竟的实相,由 olarika 到 sukhuma。表面的实相一直都在我们的心中制造错觉妄想,透过分离、剖析表面的实相,你会到达究竟的实相。当你经验到物质的实相都只是振动时,你也会开始体验到心的实相:vinnana(识蕴)、sanna(想蕴)、vedana(受蕴)及 sankhara(行蕴)。如果你透过内观的修行正确地体验到这些实相,你将会明了它们是如何起作用。
假设你已经达到你所经验的整个物质结构都只是振动的这个阶段,当有声音接触到你的耳朵时,你会注意到这个声音就只是振动,心的第一部分「识蕴」开始作用了:耳识认知到在耳朵这个根门有事情发生,就像敲击铜锣的某一个点,整个铜锣都会跟着振动,因此任何一个根门一旦有所接触,都会产生振动并遍布全身。最初这只是一个中性的振动,既不是愉悦的,也不是不愉悦的。
心的第二部分「想蕴」开始辨别及评价这个声音:「这是一句话,怎样的话呢?是赞美的话,啊!太美妙了!太棒了!」由此而生起的感受、振动将会变得非常的愉悦;相同的,如果这些话是辱的话,这个振动就会变得非常的不愉快;振动随着心的想蕴所给予的价值评断而产生不同的变化。接着,心的第三部分「受蕴」便会开始感觉到愉悦或不愉悦的感受。
然后,心的第四部分「行蕴」开始作用了,行蕴的工作就是起习性反应。如果生起的感受是愉悦的,它就起贪爱的反应;如果生起的感受是不愉悦的,它就起瞋恨的反应。当有愉悦的感受时:「我喜欢它,太好了!我还要,我还要!」;同样地,当有不愉悦的感受时:「我不喜欢它。我不要它!」。心的第四部分「习性反应」就像这样不断地在造作贪爱或憎恨的业行。
要明白,这样的过程一直都持续不断地在这个或那个根门进行着,每一刻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在某个根门发生。每一刻「识蕴」都在认知,「想蕴」都在辨别,心的「受蕴」部分都在感受,心的「行蕴」部分都在起贪爱或憎恨的习性反应,这样的过程不断地在我们的生命中发生着。在表面的层次上,我似乎是在对外在的事物起贪爱或憎恨的反应,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佛陀发现,我们是在对我们的感受起习性反应,这就是佛陀觉悟时的发现,他说:
Salayatana-paccaya phasso; phassa-paccaya vedana; vedana-paccaya tanha.
「六根缘触,触缘受,受缘爱。」
事情对他来说变得十分清楚:六个感觉器官(六根)与外在的事物接触了,由于这个接触,身体生起了感受,大多的时候,感受是愉悦的或不愉悦的二者之一。接着愉悦或不愉悦的感受生起之后,贪爱或憎恨才会生起。
这样的体认是合理的,因为佛陀深入内在并亲身经验它,佛陀深入了问题的根源,并发现根除苦因的方法。
虽然我们试着从智识的层次去了解贪爱和憎恨,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其实都只是在压抑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我们不断地在贪爱或憎恨中翻滚,苦无出路。
佛陀发现了这条方法:不论是什么原因,每当你经验到任何感受时,就只是观察它:
Samudaya dhammanupassiva kayasmim viharativaya dhammanupassiva kayasmim viharati; samadaya-vaya-dhammanupassiva kayasmim viharati.
「(禅修者)持续不断地观察身上生起的现象,他持续不断地观察身上灭去的现象,他持续不断地观察身上生起和灭去的现象。」
每一个感受生起之后就会灭去,没有恒常不变的事物,当你修习内观时,你会开始经验它。无论感受有多不愉悦,它生起之后就一定会消失;无论感受有多愉悦,它只是一种振动,生起之后又消失。无论是愉悦的、不愉悦的或中性的感受,无常的特质都是一样的。现在你正在经验 anicca(无常)的实相,你不是因佛陀这么说,也不是因经典或传统这么说,甚至也不是因你的理智这样告诉你而相信,你是因你直接经验 anicca(无常)的实相而接受它,这就是你如何将听闻得到的智能和理智了解的智能转换成亲身体验的智能。
唯有体验无常才能改变心的习性模式。觉知身上的感受并了知每件事物都是无常的,你保持平等心,不起贪爱或憎恨的习性反应,如此持续不断地练习,就能在心的最深层面改变习性反应的模式。当你不再产生任何新的贪爱和憎恨的习性,旧有的习性就会就生起然后消失。如实观察实相,你就会从所有的贪爱和憎恨的习性中解脱出来。
西方心理学家所提到的「意识的心」,佛陀称这部分的心为 parittacitta(心「非常小」的部分),这个意识的心并不知道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心正发生什事。在 parittacitta(意识)与心的深层(无意识)之间有一道极大的鸿沟。内观打破这道鸿沟,把你从心的表层带到心的最深层面,触及这个潜藏的 anusayakilesa(随眠烦恼)。
这个我们称为「无意识」的心并非真的毫无意识,它时时刻刻都在觉知身上的感受,并且不断地对这些感受起反应;如果是不愉悦的感受,它就起憎恨的反应;如果是愉悦的感受,它就起贪爱的反应,这就是无意识的心的习性模式,它的行为模式。
譬如,你正在熟睡,一只蚊子来叮你,使你生不愉悦的感受,意识的心并不知道有事情发生,但无意识的心却立即察觉有不愉悦的感受正在发生,并起憎恨的习性反应。虽然你意识的心正在沉睡,你仍会赶走或杀死蚊子,但不愉悦的感受仍然存在,于是你抓痒,当你醒来之后,如果有人问你整晚有多少蚊子来叮你,你是不会知道的。你意识的心觉察不到,但无意识的心却知道,且不断地在起反应。
另一个例子,当你坐了大约半小时,一些压迫的感觉从某处生起,于是无意识的心起了反应:「有压迫的感觉,我不喜欢它!」于是你改变坐姿,无意识的心总是与身上的感受有所接触,你移动了一下,不久后你又动一下。观察一个人坐着十五至二十分钟后,你会发现这个人开始坐立不安,这里移动一下、那里又移动一下,当然,他并未意识到自己在做什,这是因他没有觉知感受,他不知道自己对这些感受起了憎恨的反应。这当中的障碍就是无明。
内观打破了这道障碍,消除无明,于是你会开始了解感受如何生起,贪爱和憎恨又如何紧接着感受之后生起。当愉悦的感受生起时,就会有贪爱,当一个不愉悦的感受生起时,就会有憎恨,而每当起贪爱或憎恨的习性反应时,痛苦就随之而至。
人若不打破这种行为模式,贪爱和憎恨就会不断地生。佛陀教导我们如何走到痛苦生起的根源-贪爱和憎恨的习性反应。我们一定要找到贪爱和憎恨的根源,并从这个层面来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佛陀教导我们观察痛苦及痛苦的生起,如果不观察这两者的话,我们就不可能知道如何止息痛苦。痛苦随着感受而生起,如果我们对感受起反应,那么痛苦就会随之生起;如果我们不对感受起反应,我们就不会受苦。无论有多么不愉悦的感受,如果你不起憎恨的反应,你保持平等心并微笑以待,你了解这一切都是 anicca、无常,那么整个心最深层的习性模式已在改变。
透过内观修习,人们开始净化各种心的杂染-愤怒、激情、恐惧、自我等等,在几个月内或几年内,人的这个改变会变得十分明显,这就是内观的益处—此时此地的益处,你会在这一生中就能体验这个益处。
在最深的层次善用佛陀的教导,不要只停留在教义的表层,要走到你贪爱生起的根源:
Vedana paccaya tanha; vedana-nirodha tanha-nirodho; tanha-nirodha dukkha-nirodho.
「受缘爱,受灭则爱灭,爱灭则苦灭。」
当一个人体验到涅盘实相时,他会到达超越整个感官范畴的这个阶段,所有的六根就会停止作用,不可能与外境有任何接触,因此感受就会停止,到了这个阶段,他便从所有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首先,你必须到达能够觉知所有感受的这个阶段,唯有到达这阶段,你才能够改变心的习性反应,在心的最深层面,以这个方法、这个步骤用功。如果你是在心的表层用功,你只能改变心的意识部分-你的理智,你并未到达问题的根源-心的无意识层面,你并未去除 anusayakilesa-深植于内心的贪、憎不净杂染,这些杂染就像沉睡的火山,随时都可能爆发。
要善加利用这个绝妙的方法,从你们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从你们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享有真正的安详、真正的和谐、真正的快乐。
愿你们都享有真正的安详、真正的和谐、真正的快乐。
收藏
分享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心是诸(名)法的前导者,心是主。诸(名)法唯心造。若人以清净之心言行,快乐将跟随者他,如影随形。
送鲜花
扔鸡蛋
收藏
yayaw1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yayaw1
当前离线
帖子
61
精华
0
积分
315
威望
0
金钱
86
贡献
0
鲜花
12
鸡蛋
0
YES娱乐
0
金元宝
0
阅读权限
30
在线时间
25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24
最后登录
2021-11-28
举人
2
#
发表于 2010-12-23 02:53
|
只看该作者
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送鲜花
扔鸡蛋
收藏
TOP
返回列表
MISC
时尚休闲
文史纵横
流行时尚
逍遥茶馆
娱乐八卦
YES 娱乐
猎杀者村
过关斩将
音乐影视
唯美贴图
头脑风暴
开心一笑
花想容
购物信息
漫画资源
实用生活
丫丫股坛
Collections
SWING CLUB
文学艺术
宝芝林
投资理财
期权期货
时事讨论
职场生涯
居家生活
育儿与教育
海内海外
爱情与婚姻
网亲互动
雅轩古调
道德与法律
信仰家园
医学与健康
菁菁校园
北大三角地
留学移民
美味天下
旅游天地
IT数码
小说欣赏
版规&活动专区
原创小说区
新文发布区
大众连载发布区
大众完结发布区
耽美连载发布区
耽美完结发布区
连载阅读区
大众连载阅读
完结阅读区
大众完结阅读区
YY书库目录(大众文区)
下载区
TXT完结区
TXT连载区
求文区
推荐讨论区
耽美讨论区
海外生活
波士顿华人
纽约华人
洛杉矶华人
旧金山华人
休斯敦华人
华府华人
版务区
意见区
网站建设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
社区银行
猪头术
爱墙
鲜花鸡蛋
幸福彩票
领取红包